从古代到现在,通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真的没几个,就那么两位,一个是汉朝的老大刘邦,另一个是明朝的老大朱元璋。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老百姓堆里出来的,跟他们一起闹革命的大多也是平民百姓。等他们俩当上了皇帝,那些以前的平民哥们儿也跟着沾光,一个个都变成了王爷、侯爷、大将军什么的。
但说来也怪,杀功臣最狠的往往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平民皇帝,反倒是那些本来就出身皇族的李世民和赵匡胤,对功臣特别大方。这到底是为啥呢?刘邦和朱元璋咋就这么对功臣下手呢?
【刘邦的无奈】
汉朝拿下天下的路子跟以前的朝代都不一样。你看夏、商、周、秦,说到底都是老国家取代了老大哥。但汉朝呢,它可没走那条积德行善的老路。刘邦嘛,原本就是个普通老百姓,三年搞定秦朝,五年灭了楚国,前后加起来才八年,这在历史上算是飞快的了,短得让人惊讶。
汉朝可以说是靠武力打下的江山,因此那时候肯定涌现了许多武将和立下大功的人。唐朝呢,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靠武力建立的,但李世民怎么就能管得住那些武将和大功臣,而且还敢对他们那么好呢?
李世民自己就是个战斗高手!唐朝时确实有许多厉害的武将立下大功,但这些武将一开始都是跟着李世民混的,是李世民带着他们一起打天下,而不是他们帮李世民一个人打。要说谁功劳最大,李世民自己就是头号功臣。因此,李世民根本不怕有人会反叛他,也没人敢真的反叛他。
不过刘邦可不一样,他的江山并非全靠自个儿打拼得来的。就拿淮南王英布来说吧,他就像是带着家当加入汉朝的合伙人,在投靠刘邦前,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兵马。要是没了英布一直帮忙拖住项羽,刘邦能不能最终夺得天下,还真不好说呢。
因此,汉朝刚开始那会儿,那些立下大功的大臣和不是刘家的王爷们,从他们出现起,就跟皇室有着很深的矛盾。刘邦虽然是皇上,但他能直接管的地方也就十五个郡,他哪能忍得下这些呢?所以,削弱那些王爷的权力,杀掉那些功臣,肯定是必须要做的事。
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局面,刘邦当初为啥还要给那些功臣封王呢?
这事儿也挺无奈的,封国制度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好久好久,差不多上千年了。虽然秦始皇一道命令就把它给取消了,但这制度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还是有着长久的影响。再说到秦朝末年,刘邦封的那些不是刘家的王,他们很多本来就是各地的诸侯,只不过跟刘邦联手一起对抗楚国罢了。
另外,刘邦手下有些将领,你要是不给他们封王,他们可能就不愿意再帮你,索性自己单干了。项羽就是因为太小气,失去了很多手下。像韩信这种立下大功的人,如果不封他为王,他很可能也会自己称王。
因此,考虑到上面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,刘邦杀掉那些有功之臣也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...
【被自卑作践的皇帝】
比起刘邦,朱元璋的起点要低得多,刘邦好歹还是个亭长,而朱元璋则是穷得叮当响,穷到连和尚都当上了。后来寺庙粮食不够,朱元璋连和尚都当不成,被赶了出来,只好四处漂泊当游僧,靠化斋讨饭为生,这样流浪了足足三年,人间的酸甜苦辣他都尝了个遍。
元朝末年天下大乱,朱元璋放下了和尚的袈裟,毅然决然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。由于他出身贫寒,在起义军里没少被人瞧不起。正因如此,后来当上起义军头领的朱元璋,身上没有一点傲慢的样子,还能理解百姓的疾苦。打下城池后,朱元璋只惩罚那些贪官坏官,从不滥杀无辜的老百姓。
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,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挺清廉的,还特别讨厌贪官。他定了条规矩,官员要是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,就得掉脑袋!在他统治那会儿,从没想过给自己盖什么豪华宫殿,也从不大搞建筑。
不过,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皇帝,他当上皇帝后,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自信。不自信、猜疑心重、看不惯很多事情,这三个词正好说出了他性格上的不足。刚开始做皇帝那会儿,他还挺愿意招揽有才能的人,对以前的老部下也比较信任。
可是等天下完全太平了之后,朱元璋就开始怀疑身边的文官武将了,他怕他们瞧不起自己出身不好,会骗他,甚至想抢他朱家的皇位。于是,朱元璋干了一件连早年刘邦都没干,也没想过要干到底的事,那就是在有生之年,把所有有功之臣都给除掉了...
洪武十三年,胡惟庸那事儿闹大了,朱元璋就趁机办了场大案子,牵连了三万多人,其中有二十多个老功臣和他们家人都被朱元璋给杀了。到了洪武二十六年,大将蓝玉也被朱元璋抓了起来,还又牵连了一万五千多人。徐达吃了朱元璋给的蒸鹅后就没了,傅友德被逼得自杀了,宋濂在流放路上死了,就连朱元璋的干儿子李文忠也被毒死了。
在朱元璋早期的那些有功之臣里,就数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老乡汤和下场还不错。刘伯温虽然被胡惟庸给害了,但好歹不是朱元璋动手的。汤和呢,他自己识相,主动请求退休回家,这让朱元璋很高兴,于是赏了他不少钱财,从那以后也没再找他麻烦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凯丰资本-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-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啊-炒股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