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讲究“治病必求于本”,瘀血为病,根源在于气血运行失畅。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早有论述:“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。”阳主化气、行血,若阳气不足,则血行迟滞,易成瘀阻。因此,温阳化瘀之法,实为治瘀之上策。
所谓温阳化瘀,其核心在于通过温补阳气,推动气血运行,使瘀自散。临床常见症状如:面色晦暗、舌质紫黯或有瘀斑、脉涩或沉迟、四肢发凉、疼痛固定不移等,皆提示阳虚夹瘀之症。
辨证时需细察舌象、脉象及全身症状,切忌一见瘀血即妄投活血破血之品,否则耗伤正气,反致病情迁延。
张仲景所创四逆汤、真武汤、桂枝茯苓丸等方剂,皆蕴含温阳与活血并举之妙义。
例如四逆汤以附子、干姜、炙甘草为主,温阳救逆,辅以通络活血之法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又如桂枝茯苓丸,虽为妇科调经之方,然其桂枝温阳通脉、茯苓健脾利湿、丹皮、桃仁、芍药活血化瘀,合而用之,阳气温通,瘀血得化,实为温阳化瘀之典范。
现代临床数据显示,温阳类方剂在治疗冠心病、慢性盆腔炎、痛经、下肢静脉曲张等属阳虚血瘀型疾病中疗效显著。如某研究对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温阳活血法治疗,总有效率达89.2%,明显优于单纯活血化瘀组。
在具体用药上,建议从低剂量入手,安全温和调养。例如基础温阳活血方可用:
炙甘草、干姜、桂枝、丹参、川芎、当归尾。此方温阳而不燥烈,活血而不伤正,适合日常调理使用。其中炙甘草调和诸药,干姜、桂枝温中通阳,丹参、川芎、当归尾活血通络,共奏温阳化瘀之效。
总之,瘀血非独在血,而在气;治瘀之道,贵在温阳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血气者,喜温而恶寒,寒则泣不能流,温则消而去之。”掌握温阳化瘀之理,实为中医调治瘀血之要诀。
凯丰资本-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-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啊-炒股配资官方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